配资平台查询网 新华暴涨280%人保狂增150%:保险股三年翻倍,平安连环举牌国寿、太保再引爆市场热情
来源:慧保天下配资平台查询网
沪指创10年新高之际,A股港股保险板块双线飙升,龙头轮番领涨——保险股以强势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,成为继券商之后的又一个“牛市旗手”。
近一年,新华保险A股累涨超138%,H股累涨超282%;中国人保A股累涨超58%,H股累涨超155%;平安、国寿、太保、太平等A股也都有40%以上的涨幅,H股平均涨幅更是超过120%。
上周,中国平安连续举牌国寿寿险、中国太保两家同业H股,累计耗资近3亿港元。本周,平安人寿又进一步增持国寿寿险——“保险买保险”,这一较为罕见的场景直接把市场情绪推向沸点。当市场发现保险股不仅涨得快,还分红高、估值低、政策暖风频吹时,资金蜂拥而入——沪深两市保险板块成交额迅速放大至平日3倍,港股通南下资金连续5天净买入保险股超30亿港元。
01
时隔六年,平安举牌同业点燃市场,新华、人保领衔保险股超级涨幅榜
8月11日,港交所披露,中国平安以32.07港元/股均价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,耗资5584万港元,持股比例由4.98%升至5.04%,触发举牌;仅隔一天,8月12日,平安再度出手,以22.41港元/股均价增持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,耗资约2.13亿港元,同样触及5%举牌线。一周内两次举牌同行,上一次出现类似场景还是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——也就是说,险资时隔六年再次举牌同业。
面对媒体提问,平安方面回应:“财务性投资,属于险资权益组合的常规动作。”业内人士则指出,险资举牌同行指向对自身行业基本面的筑底向好的认同。平安的“连环招”让市场瞬间沸腾。8月14日,中国太保A股一度冲涨6%,H股盘中最高涨近8%;中国人寿H股当日收涨3.6%,创近期最大涨幅。
情绪一旦点燃,跟风盘便排山倒海。据沪深港通数据,8月11日至15日,中国人寿H股13.5亿港元,创下年内单周纪录;A股龙虎榜中,中国太保、中国平安、新华保险轮番现身,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合计超30亿元。
如果把时间轴拉长,保险股此轮爆发绝非偶然。
先看近一年:据Wind及港交所数据,截至8月15日,A股新华保险区间涨幅高达138.6%,中国人保58.4%,中国太保48.0%,中国平安51.4%;再看三年维度,新华保险A股累计上涨165.9%,中国人保100.9%,中国太保121.5%,板块整体涨幅接近80%。

但真正的“主战场”在港股:新华保险H股近一年上涨282.4%,三年累计250.7%;中国人保H股近一年155.7%,三年244.9%;中国再保险、中国财险、中国太保H股三年全部翻倍;五大上市险企H股年内平均涨幅75.4%,平均股息率达到6.47%。

数据背后,是资金对保险股价值发现的集体觉醒。2022年底,保险板块估值跌至历史冰点,A股保险指数PE仅6.4倍、PB仅0.7倍,H股更是普遍“破净”。当时市场担忧长期利率下行会导致“利差损”,保险股由此成为“价值洼地”。
然而,随着近三年监管连续下调人身险预定利率、险企积极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,以及权益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,保险公司的利差压力反而逐步缓解,利润与分红双双抬升。于是,低估值+高分红+基本面反转,构成了典型的“戴维斯双击”。
02
红利属性、估值修复、政策共振三大逻辑支撑保险股回暖,成为新一轮核心资产
为什么保险股能在近三年“咸鱼翻身”?综合中金、申万宏源、华泰、银河、国信等多家券商最新研报,可归纳为三大逻辑:
首先是,保险股的高股息+低估值属性,使得保险股被重新定义为“红利资产”。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%的背景下,上市险企H股平均股息率6.5%,A股平均也在4%以上,远高于银行、电力等传统高股息板块。国信证券指出,“保险股正在被市场重新定价为另类红利资产。”以新华保险为例,2024年每股分红2.52元,对应H股股息率超6%;中国太保2024年H股股息率达到4.8%,均远高于30年期国债。对于手握万亿资金的险资而言,举牌同业可以锁定相对稳定的长期收益,与之前举牌银行股的逻辑类似。
其次是行业基本面的改善,负债端成本下降、资产端收益回暖。负债端,监管自2023年起连续三次下调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,从3.5%降至2.5%,直接缓解利差损压力;财产险方面,乘用车销量回暖带动车险保费增速回升,2025年上半年行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.1%。资产端,2024年沪深300指数上涨13%,险企总投资收益率普遍回升至5%以上,净资产与利润双双改善。华泰证券测算,若利率维持当前水平,2025年上市险企平均ROE有望回升至15%以上,PB回到1.2—1.5倍的合理区间。
此外,H股折价为险资提供套利空间。尽管H股表现已大幅跑赢A股,但截至8月15日,中国人寿、中国太保、新华保险的A/H溢价率仍分别高达74%、11%和28%,持续估值折让成为险资加仓的关键因素。中金公司指出,“在港股通红利税减免、流动性改善及新会计准则IFRS17下,保险H股的估值修复远未结束。”以中国人寿为例,其H股PE仅5.8倍,而A股为8.3倍;PB方面,H股0.65倍、A股1.1倍,折价空间依旧可观。
最重要的是,政策层面暖风频吹。2025年6月国务院发布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》,明确鼓励险企加大权益配置;证监会拟将保险资管产品纳入养老金投资范围,进一步打开增量资金天花板。券商预计,若后续经济企稳、股市继续回暖,保险股仍具备“业绩+估值”双升空间。
保险股用三年时间,完成从“破净”到“翻倍”,从“防御”到“进攻”的转变。当平安再度举起“同业举牌”的大旗,不仅是在告诉市场“我看好保险行业”,更是在向所有投资者宣示:长期利率下行时代,保险股的稳健现金流、高股息回报与政策红利,已让其成为新一轮核心资产。沪指十年新高或许只是序章,保险板块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
责任编辑:张文 配资平台查询网
高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